查看原文
其他

导师双选,也有学历“鄙视链” ?

李名梁 当代学术 2024-02-1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讲座与学术”,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我们组建了若干微信群,每年开放1次,每人只能进一个群,若已进入我们的微信群系列,请不要再加。资源有限,望理解!


下列三个群还有部分名额,限时开放:


1.语言学3群;

2.简牍学2群;

3.学术与生活1群


请在公众号界面回复“加群”,获取进群信息~(不要发私信)


本次读者群开放至今日(11月30日)24:00










近段时间,《光明日报》关于“学历和能力能划等号吗”的讨论反响热烈。这让我不由想起研究生导师双选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这个学生本科毕业于民办高校,还是一所从没听说过的独立学院,可不能带这样的!将来写不出论文,毕不了业,就麻烦了。”有位老师曾这样告诫我。


无独有偶。几年前,有家长向我吐槽,孩子自考本科毕业后考上研究生,被中意的导师婉拒了。理由是,他的研究生团队里从没有过自考生,他不相信这种学历背景能做好课题研究。


导师如此“卡”学生,学生有时也会这样“挑”导师。


曾经有同学拿着一份名单咨询我,这些导师里谁是海外知名大学毕业的博士?甚至指着某个名字忿忿地说:“他又不是博士毕业,有什么资格当研究生导师?”


类似的新闻也有过。一位学生在选导师时,发现北京大学数学院的某位博士生导师硕士毕业于地方院校,他发帖称“无法相信北大会有这么差的师资”。其实,那所地方院校的数学学科业内评价一直不低,学生不看导师科研能力,反而对其学历百般挑剔。


导师双选出现如此“鄙视链”,这分明也是一种学历歧视啊!

 

学历本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类型和程度的资质证明,并不代表其全部能力和潜力。但是,长期以来,学历的价值和功能被过分放大甚至异化,学历成了全方位衡量个人价值的“身份标签”。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一环。作为研究生导师,接受过高水平学历教育当然更有助于指导和培养学生。反之,如果生源质量好,也确实能显著提高学术产出和质量。


但是,我们不能据此认为,学历就等于科研能力。顽固地以学历论人,把高学历等同于优秀人才,这一人才观和评价导向如果不改,防止和消除学历歧视会异常艰难。


在全社会树立“能力导向”的选人用人观任重道远,不会一蹴而就,只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才能逐渐避免学历歧视对各类人才造成的伤害。


(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外国语大学基地研究员、国际商学院教授)



文史优质公众号推荐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发布人文社科讲座信息和学术热点话题。



学术与生活”小红书账号发布最新的学术讲座预告,为高校生提供语言文学、历史文化、科研写作与社会生活等相关资讯。


语言学讲座”发布最新讲座、会议等学术咨讯,包括今日讲座、近期讲座、重要讲座推荐等,以语言学、简牍学讲座为主。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讲座与学术”公众号,“学术与生活小红书号语言学讲座视频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大学生:终于见到教科书里的老师了耶🤤🤤,讲台:我要是塌了在座的各位都有责任……


41岁暨大教授因病去世,如何避免首聘期对赌陷阱?


年仅41岁,211高校教授因病去世


首次下降!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438万,比去年减少36万人!


焦点 | 本科毕业论文抽检该不该取消?




温馨阅读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讲座与学术)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讲座与学术】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简牍学”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字“讲座与学术”进入公众号主页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END


编辑:车汶颖(实习)

审核:蔡章丽

来源:“光明日报”公众号



扫码关注更多内容

点分享点收藏点在看点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导师双选,也有学历“鄙视链” ?

李名梁 当代学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